小"香插"藏大妙境
发布时间:2019/2/16 来源: 作者:贡丹
小“香插”藏大妙境
评说“清乾隆粉彩堆塑太平有象图香插”
香插是民间流传最广的焚香之器,收藏的香插也是司空见惯,而辽宁玖珅文物店收藏的这件“清乾隆粉彩堆塑太平有象图香插”,却与众不同。此香插高6.8厘米,口径12厘米,足径5.8厘米;撇口,斜弧腹,浅圈足;盘心外以酱釉为地,盘心捏太平有象,生动活现;盘内捏塑犀角、银锭、双钱、方胜、珊瑚、金银锭等宝物;内口沿一周施酱地描金卷草纹,底书金彩"乾隆年制"四字篆款。这一个小香插,可内藏大世界。
1.“银叶荧荧宿火明,碧烟不动水沉清”。香插,最早出现商代晚期,是被用于改善居室环境的一种焚香工具。魏晋南北朝瓷质香炉的出现,才逐渐淡化了香插作用。唐宋时期以琴炉和香插的焚香用具,在文人雅士的推崇下,成为时尚高雅悠闲娱乐的消遣用品。“烧香点茶,挂画插花,四般闲事,不宜累家”,也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“四艺”。“银叶荧荧宿火明,碧烟不动水沉清;纸屏竹榻澄怀地,细雨轻寒燕寝情”。
2.“我来问道无馀说,云在青霄水在瓶”。祭祀是一种传统和文化,但周秦时代的祭祀主要是用烟祭祀,将牲体和玉帛置柴上,燃柴升烟,表示告天。而烧香祭祀,则从汉武帝始。自此,烧香就成为庙宇及宗祠表示诚敬的一种敬神、礼佛、尊祖的仪式。为此,香插,也就成了庙宇及宗祠的案前主要工具之一,香插融禅意和古雅为一体,让人在青烟袅袅中,升腾一种超乎物外的平常之心。对于香插古有智者云:“我来问道无馀说,云在青霄水在瓶”。
3. “玉为宝篆,金结丹香。”商代晚期出现过铜质香插,制作香插的材质极为丰富,还有玉、石、铜、木、瓷等。香插的造型设计,更五花八门,匠心独运,别有意味。至于人物造型、动物题材、生活情趣,各具特色。精工巧艺的香插有的古朴雅致,有的清雅曼妙,充满了艺术品鉴和欣赏的魅力,令人叹为观止。元代马钰创作的一首有关香插的词中,曾吟到“玉为宝篆,金结丹香。得赴蓬瀛,超三界,献真香。”
4. 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收藏瓷器的朋友,可能收藏过盘、碗、瓶、尊、罐、枕等,也见过各种各样的香插,可有几人见过辽宁玖珅文物店收藏的这件“粉彩堆塑太平有象图香插”,还是乾隆官窑珍品的香插?
一是器型罕见。这香插的器型就极为罕见,可谓“杨家有女初长成,养在深闺人未识。”若上网查资料,有的古瓷介绍铺天盖地,而深入介绍这件古瓷的文章,则几乎难觅,虽有,只寥寥数语。能看到的类似实物,景德镇陶瓷馆藏有一件,辽博藏有一件,盘高、口径、足径与本件瓷器相同,但其香插都是胡人捧瓶的相同造型,景德镇叫“乾隆粉彩捏塑进宝图盘”,辽博称“乾隆粉彩胡人献宝图香插”。所以,本件瓷器可谓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
二是工艺复杂。堆塑,也称“堆贴”、“塑贴”、“堆雕”。引出或者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与胚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。西晋青釉谷仓上的楼厥、人物、鸟兽及辽代陶瓷器上的仿皮带形象的皮条、皮扣等均属于此。而在一个盘中围绕大象的香插,在周围堆塑出犀角、银锭、双钱、方胜、珊瑚、金银锭等“八宝”,这工艺难度无疑增大。
三是寓意吉祥。象,瑞兽,厚重稳行,憨态可掬,故有“太平有象”、“喜象升平”之说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,“象”与“祥”字谐音,陆游曾赋诗曰:“太平有象天人识,南陌东阡捣麦香”,象,已成中国吉祥、喜庆的象征,也一直为全世界的吉祥物。而盘中堆塑“八宝”,更凸显吉祥如意。
四是色彩鲜艳。这件香插釉面的斑斓色彩,应是表现香插瓷器的一绝。红、黄、黑、绿、紫、蓝、白、青,一件瓷器各色俱全,黄还分为浅黄、金黄、嫩黄等。这无疑对施釉工艺提出很高的要求,也需有很高的水平,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。
五是制作精良。香插很多,可谓不计其数,但官窑香插极少,此种粉彩堆塑太平有象图香插更少。此香插为官窑所制,其制作等级之高,制作工艺之精,制作质量之优,制作图形之妙,更凸显其十分罕见,当为上品。
六是功能性强。烧香,如何处理香灰,这十分重要。这件香插的盘,不仅盛装“八宝”增加美观和寓意,也实实在在有盛装落下的香灰,不使其污染环境,这种保持焚香时干净卫生的作用,更增加了此香插的实用性。
如此将一炷清香立于香插,在丝缕青烟袅袅,品一壶清茶或抚琴一曲,将会有一种随性,一种洒脱,直达心底,也许还有一种感悟,令你顿开天庭。
亲爱的藏友,这一件藏品的妙境,您可曾先闻异香?而得知这一件藏品的妙境,您又可曾“闻道身心自在寕,香飘上下六神明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