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谈
首页 > 大家谈

"素三彩"绝非"三"彩

发布时间:2018/6/23  来源:  作者:贡丹

"素三彩"绝非"三"彩

 

“素三彩”绝非“三”彩

评说“清康熙素三彩鱼藻纹缸”

 

“素三彩”作为康熙宫廷用瓷非同凡响,但何为“素三彩”?结合评说玖珅文物店收藏的这件“清康熙素三彩鱼藻纹缸”,笔者以为“素三彩”绝非“三”种色彩认定,当是一种烧制彩瓷的独特工艺。

一、应给“素三彩”正名

对何为“素三彩”,一直众说纷纭,如何让其名副其实,作为古瓷鉴赏应当正名。

1、“素三彩”绝非三种色彩。“素三彩”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《陶雅》中:“西人以康熙黄、茄、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”。其中的“三”代表多数,无特定含意。素三彩绘瓷的底色釉有白釉、黄釉、黑釉、紫釉等,即“白地三彩”、“黄地三彩”、“墨地三彩”、“紫地三彩”,仅加底色,“素三彩”就绝非“三”彩。

1989年版《辞海》中给“素三彩”下的定义:“瓷器釉彩名。在未上釉的素胎上,施以绿、黄、茄紫三色而烧成。始于明正德年间,清康熙时继续烧制”。可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定义,即“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,是以黄、绿、紫三色为主的瓷器,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,但不用红色”。可偏偏“素三彩加红价值连城”,说明“素三彩”也非绝对排斥红色!

2、“素三彩”传承一种工艺。不论干啥事,先要知道“糖从哪甜,醋从哪酸”?要认清何为“素三彩”,这就先要弄清“素三彩”从何而来?中国唐代出现一种盛名海内外的先烧制素胎,然后挂低温色釉重新入窑,再次烧制的陶胎低温色釉器。由于该器主要使用黄、绿、白三色,民国时期人们开始简称为"唐三彩"。随后又逐渐出现例如"辽三彩""宋三彩""明三彩""清三彩"等不同时期同类制品的专有名词。成熟的“素三彩”是在明正德年出现的,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,这一变革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,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。

 3、“素三彩”的正名。综上所述,无论哪种素三彩,一是都与唐三彩采用的先烧制素胎,再挂低温色釉重新入窑烧制的陶胎低温色釉器的制瓷工艺有关;二是都与刻划添彩的釉上工艺有承袭关系。明清两代景德镇生产的素三彩,第一次烧素瓷,将已成型好的各类器形,要用1250℃以上的高温烧成;第二次画成彩画以后,再以850℃~950℃的低温度烧彩。

所以,依笔者个人之所见,应该界定“素三彩”为一种烧瓷的工艺,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黄、绿、紫三种色泽釉为主(绝非就这“三”彩),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,再经低温烧成的一种彩瓷。所以,“素三彩”同其它彩瓷的区别,绝非是颜色的区别。

二、本件“素三彩”的不同凡响

鱼藻纹属瓷器上常见的经典饰样,玖珅文物店收藏的这件“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纹缸”,口径27厘米折沿圆唇,弧腹,器腹起伏延绵,平足无釉,却不同凡响。

1、传世稀少。早在北宋末年,因宫廷画师刘寀擅长画鱼,造就了宋代以来绘鱼藻图之风,并延续各个朝代。鱼藻纹与其他题材不同,更需画师有熟练的绘画功底,敏锐地写生技法,才能在笔下展现出水中鱼草的各种姿态,以达到逼真效果。鱼藻纹在碗、盘器上偶见,最为值得称道的是,“素三彩缸”上则未见其二。可谓传世极为稀少,玖砷文物收藏这件,不敢妄称是“孤品”,但却是极难见到的一件鱼藻纹瓷器

2、色彩丰富。本件瓷器胎釉制作精细,釉质光洁,其色彩就未局限于“三”彩,上有黄、紫、绿、白、黑色,整体呈现出色彩素雅。其中,鲤鱼就有黄、黑、白色(鱼眼就黑白分明),石斑鱼有黄、白、黑色,刀鱼为黑、白色,虾、蟹为紫色,用黄、紫、白、黑色,不仅将鱼、虾、蟹画的惟妙惟肖,还在色彩对比中显现出各自的个性。尤其题材采用写意的画法,兼工带写,笔法流畅,水藻飘动好似水在流动,鱼儿在绿色水草中游弋,使人感到鱼在逆流而上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凸显生动。

3、图案妙趣。该件瓷器的彩绘图案奇妙,有石斑鱼、鲤鱼、刀鱼遨游于绿水盈盈之中,一面突出了石斑鱼,特别是黑白分明的拟人化大眼睛,显得格外调皮有趣;一面突出了鲤鱼跃出水面的姿势,更有动感,眼睛也很传神。还有蟹行水底,虾戏水面,刻画的都很精细,绝非可有可无。如此有虾蟹伴鱼畅游于水藻、浮萍、池莲之间,纹饰图案如此丰富多彩,笔法如此细腻,画风如此清秀典雅,当是“素三彩”中十分罕见。

4、多种多样素三彩始烧于明正德年间,到清康熙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,不仅在器物种类和数量上大大超过前朝。在传统品种基础上,又派生出许多不同色地的三彩新品种,名目繁多,有白地、米黄地、绿地、紫地、黑地等三彩。还有仿唐三彩而成的虎皮三彩,釉面多成斑片状。总之,康熙素三彩名贵品种繁多,时代风格明显,瓷器造型几乎无所不有,常见器有碗、盘、杯、壶、香蕉、印盒、瓷塑、盆景、瓶、缸等器物。这件“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纹缸”,就是康熙“素三彩”多种多样性的直接体现。

5、寓意美好。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,寓意“富贵有余”、“连年有余”;鱼纹种类繁多,如水藻游鱼、莲池游鱼、水波游鱼,或单或双,或三五追逐,或群鱼游荡,鱼水融融,皆表达其乐融融;鱼水之缘,又比喻男女情笃,和好和谐。《敦煌曲子词.送征衣》:“今世共你如鱼水,是前世因缘,两情准拟过千年”。元刘庭信《新水令.春恨》套曲:“几时能够单凰成双,锦鸳作对,鱼水和谐”;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、喜庆、繁荣,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。此瓷缸上的鱼,悠然自得,既其安、又其乐,寓意美好的生活。而这件藏品有三种鱼共游,更显和谐美好。

三、“素三彩”与“五彩”“斗彩”的区分

“素三彩”作为康熙宫廷用瓷地位很高,其非同凡响,主要是由于素三彩精细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决定,其生产数量不多“素三彩”与“五彩”“斗彩”的区分,主要在于三点:

一是工艺不同。与明清时期的五彩、斗彩瓷器对比,素三彩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,再经低温烧成。而五彩、斗彩则是在烧制好的釉胎上施彩釉。

二是轮廓不同。素三彩的图案大多使用锥刻纹来表现,器身基本都使用锥刻纹做分界线(“素三彩”与“粉彩”的结合器除外),更清晰表现绘画图案;五彩、斗彩绘画图案,则使用黑彩、青花描轮廓。

三是色彩不同。康熙五彩绚丽多姿,驰名中外;作为康熙彩瓷之一的素三彩,用色没有五彩那么丰富,主要追求淡雅的艺术风格。

郑板桥论画竹,谓“眼中之竹”不是“胸中之竹”,“胸中之竹”不是“手中之竹”。借用到欣赏瓷器,可否说,用眼看,物在眼中;用心看,物在心中;再由心到眼看,就与物在对话中。若在对话中欣赏这件清康熙素三彩魚藻纹缸”,当会感悟多多。